新闻公告
“浮现”——2023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展开幕
发表于:2024-1-9 15:03:26 浏览人数:191
初夏时分,凤凰花开,毕业季如期而至。5月26日,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展在临平校区服装学院大厅开展,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校办主任陈善晓、服装学院党委书记熊杰、副院长冯荟等一行共同观看了毕业展,对毕业学子寄予了美好祝福。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高等院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和省重点建设专业。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应国民经济传统支柱型——时尚产业优势基础和发展趋势,围绕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聚焦时尚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工程技术难题解决需求,以提高新形势下不同地域服装业及相关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着力推动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浙江省和长三角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2023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展以“浮现”为主题,展现2019级服工学子四年过往的努力、思考与总结,展望对人生未来的期许、希冀与愿景。毕业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毕业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当金色的阳光再度洒满浙理的云锦环,回望过往,种种美好再次在脑海中“浮现”。“浮”谐音“服”,“现”意指“限”,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的尺度,更是生命存在的维度。
以下为部分优秀毕业论文展示
No.01
彝族服饰文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形成了独立审美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彝族服饰纹样进行高效提取,获得结构完好的提取效果,并基于彝族服饰纹样内涵和结构美学规律,实现对纹样基元的重组。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动因。研究彝族服饰纹样文化内涵和结构美学,分析纹样的具体文化内涵以及纹样结构布局的美学规律;分析各类彝族服饰纹样适宜的结构提取算法,选用Canny算子检测法、梯度图像分割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法等对各类服饰纹样进行结构提取;构建交互式纹样重组界面,划分提取出纹样的适宜构图方式类别,依据彝族服饰纹样的构图规则,编程实现各位置纹样基元替换,并输出重组结果的交互界面。论文创新之处在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服饰纹样的高效提取与重组,并在过程中保留民族纹样的内涵意蕴,为其他传统民族纹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的参考。
No.02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绿色出行得到了广泛关注。预计未来两轮出行成为主流,骑行雨衣将被广泛使用,但雨衣引发事故时有发生,其结构功能存有的问题一直未能完全改善,因此本研究针对骑行雨衣提出优化。基于产品调研,设计用户问卷,总结分析,得出目前雨衣存在的不足和用户的需求。基于服装、人体结构等理论,对雨衣的防雨、透气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作出结构优化设计,同时采购六种常见防水织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评选出轻薄柔软、防水透气且耐用的综合表现最佳的防水织物作为成衣面料,完成成衣后进行真人穿着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试者认同该优化设计有效且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整体较满意且趋向舒适。
No.03
本课题采用[TC]2三维扫描技术对青年女性进行点云数据采集,并应用主成分方法进行胸部特征参数的降维,并根据主成分综合价值函数获取青年女性乳房特征形态的关键参数,最后将7个特征参数通过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重要性排序。最终分析出3个最影响胸型分类的指标,分别是乳房体积、乳房表面积、纵乳杯直线长。最终通过Fisher判别对这三个指标进行了胸型识别准确性的验证,准确率高达99.0%。
No.04
通过计算机技术创造出具有真实显示效果的图像,这是当前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生成对抗网络作为深度生成模型的一种,能够生成具有真实特征的数据,在视觉和图形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生成对抗网络应用于自主学习、图像生成等研究领域的启发下,将生成对抗网络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对其中相关的研究结果及原理加以介绍,通过训练ProGAN模型,实现带花纹服装图像的快速生成,并研究不同容量数据集用以训练生成对抗模型的效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指标分析及主观评价。同时输入噪声和位置信息,实现原图与噪声一起编码映射,通过生成对抗模型获取花纹的位置编码信息,在该位置进行花纹生成,根据不同位置编码生成不同位置的花纹图像,具有更好的结果多样性。
No.05
本文对市场上的滑板护膝展开研究,发现其存在主要使用轻便但不耐用、防护效果不佳以及非环保传统塑料材料(如TPU)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使用花生壳生物塑料作为滑板护膝外壳新材料来代替传统材料,以减少碳排放并更好地回收和降解。通过花生壳生物塑料制备工艺试验,成功制作出花生壳生物塑料外壳护板护膝;通过客观压力实验,对比了花生壳生物塑料和TPU塑料外壳的滑板护膝的减压能力;最后,建立了滑板护膝的模型,并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进行单向压缩实验分析计算得出花生壳生物塑料和TPU的安全系数。结果证明,相比于TPU传统塑料外壳滑板护膝,花生壳生物塑料外壳滑板护膝可以起到更好舒缓压力的作用,同时更加绿色环保,为花生壳生物塑料外壳滑板护膝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No.06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多姿态着装褶皱模拟实验,能够真实地模拟人体着装状态下的褶皱形态变化,并采集了二维图像和三维点云数据。利用OpenCV和逆向工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具体褶皱参数,并对褶皱形态进行分类,得到不同形态褶皱的特征与分布特点。最后,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和统计对比分析法,得出了姿势、面料和着装者对褶皱形态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姿势变化幅度与褶皱形态大小呈正相关,即人体姿势的变化幅度越大,褶皱的形态就越大。同时,毛与涤纶面料的平均褶皱形态较大,而纯棉面料下的褶皱形态最小。此外,受试者穿着服装较为宽松时更易呈现形态参数大的褶皱以及环状类褶皱,而穿着较为紧绷时更易形成条状褶皱且褶皱参数偏小。
No.07
为提升机织物静水压检测效率,实现静水压自动评级,本文在优化视频采集模块的基础上,探究了四种常见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在织物静水压检测中的实现效果,并利用改进的背景差分法,对不同表观纹理的机织物静水压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采集设备和光源的封装;实时对视频帧进行掩膜、去噪和分割处理,以获得稳定有效的观测区域;利用优化更新背景策略的背景差分法,实现织物出水位置和帧位的实时记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背景差分法,对纯色和宽条格织物检测表现良好,但对于细密的规则条纹和不规则印花织物误差较大。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纯色和部分规则花纹织物,对复杂表观织物的适用性有待提升。
No.08
本研究以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为实现基于人体照片的裙装样板自动生成,从人体腰腹臀形态与样板曲线形态关系出发,以基于照片的腰腹臀形态分类、基于点云数据的围度预测模型构建和样板生成规则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基于预测尺寸,建立多维度尺寸的裙装原型样板生成规则。
No.09
本论文主要针对国内18~25岁Jazz Funk女舞者,调查了解其基本信息、对于舞蹈用短裤的审美喜好、购买决定因素以及版型需求,并通过三维人体扫描实验以及三维动作捕捉实验选取基础舞蹈动作时腰臀的变化作为参考对短裤的舒适进行评价,在现有舞蹈短裤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版型设计,以期为相关舞蹈裤装生产企业设计、生产相关产品提供参考。
No.10
针对摇粒绒面料检测主观性强、精度不稳定,无法满足纺织行业自动化、柔性化发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三维扫描设备采集摇粒绒点云数据,利用 open3d 提取其覆盖率、饱满度、均匀度等客观质量指标,再结合主观评定质量等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和SVM 算法建立分类模型,实现摇粒绒面料表面质量的客观检测。多次测试的分类结果 表明 SVM 算法准确率最高,可达到 90%,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文建立的基于多指标摇粒绒质量评定等级模型,对摇粒绒质量可以进行综合评定,将任意自变量数据代入到模型就可以预测最终的分类结果,实现摇粒绒面料质量的智能检测。研究结果对纺织面料外观质量客观评定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
No.11
参数化制版作为一种新方法,节约了版师的绘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针对三维服装展平样版和参数化编程技术无法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问题,本文研究一种将Auto CAD参数化与圆弧拟合样版曲线相结合的制版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制作了一款女裤参数化结构模型。实验从人体开始,研究与基础女裤样版间的尺寸关系,并对生成的样版进行约束控制,实现样版的参数化驱动。
No.12
随着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数字人正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本文研究Z世代对数字人的特征偏好,从服装要素出发,研究Z世代在“款式”、“色彩”以及“面料”上的偏好,其中选取最重要的“款式”要素进行眼动实验,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式研究廓形和结构共同影响下Z世代对数字人新中式款式的偏好;关于Z世代对数字人新中式服装相关概念的认知及态度、对色彩的偏好以及对面料的偏好,通过调研问卷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最后使用Style 3d对数字人新中式服装进行制作。通过研究他们对数字人新中式服装的特征偏好,设计师和内容生产者可以更准确地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人新中式服装,更好地通过数字人传达信息,从而数字人可以发挥更大的传播和价值创造功能。
No.13
本课题从三维点云数据出发,根据三维扫描得到的人体点云数据,生成真实反映体型特征的模型;对比DBSCAN聚类算法后选择更合适地K-means聚类方法对女大学生上半身体型进行分类;通过创建NURBS曲面并结合UG网格曲面原理展开得到初始样板;并研究规范、统一的二维初始样板变化规则,使其适用于合体化定制服装的生产及研发。
No.14
本文在前人对颈部形态研究基础上,基于女性颈部不同倾斜角度进行衬衫领结构设计和虚拟试衣。首先对颈部形态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颈部倾斜程度的变化,探究其对颈部形态及衣身结构的影响,调整起翘量分析其变化对前后领间隙量的影响,对前后领中线进行内外旋实验,分析颈部倾斜程度对颈围线和领窝位置关系的变化,对比调整领窝结构,控制领窝形态与制定标准领窝形态一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领座结构的调整。研究发现,调整领窝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善颈部倾斜度对领部前后间隙量的影响。但只是领窝的调整难以精准地去调整前后领间隙量,若要达到一个较为精确的前后领间隙量,则需要在领窝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其前后领间隙量与想要达到的松量效果进行对比,对前后领中的内外旋去达到目标效果。
结语
此次毕业展,是2019级服工学子们踏着求知向上的脚步用青春和汗水为大学四年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更体现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服装与其它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后期专业将继续围绕新工科建设践行时尚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在时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起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符合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一代人才。
PS:毕业展将持续到5月31日,结合实物、海报与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了2019级服工学子毕业论文与大学四年专业课程的所学与应用。现场还有扭蛋小礼品,欢迎同学老师们来现场观看并领取!